close
這也是一部「國片」和「紀錄片」......

當初會知道這一部紀錄片
是因為老師的推薦
在上個月(4/26)的時候
拉了正在盡國民義務的王偉仲
陪我去看「無米樂」在師大的免費放映

說實話 在看這部紀錄片之前
我並沒有設想到 這部影片會給我這麼大的驚豔感
因為知道影片的主題是在紀錄台灣的末代稻農
在台灣加入WTO的衝擊下 所遭受到的困境
所以拉著王偉仲去看的時候 還有點小擔心影片會沈悶無聊

但是 看到影片中幾個六、七十歲到老農民們
在面對自然環境與政府政策所造成的多重衝擊與困境之下
還是笑笑的面對一切
用開闊的的心境 面對大家眼中看來辛酸的農業沒落

在他們上一代的稻農 到了五十多歲的時候 就能夠放下重擔 將農地交給兒子耕作
但是在台灣「農業培養工業 工業卻沒有回饋農業」的政策之下
他們不再鼓勵下一代接下耕種的棒子 卻也放不下長久以來
對於耕種稻米 對於田地的那一份責任
於是幾個農民到了六、七十歲 還是堅持繼續耕作自己的農地
就算收成的獲利根本只能勉強打平成本

雖然談論的是這樣沈重的議題
但是整部影片的調性 卻是在嚴肅的紀錄過程中 夾帶了些許歡樂
這些辛苦了一輩子的稻農
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 卻是以出人意外的正面和積極的態度
把吃苦當作吃補
還不時懂得在農閒時 跟鄰居老友們說說笑笑 打發時間
言談間充滿著幽默感 讓觀影者也不由得發自內心一笑

就像影片主角崑濱伯說的 他們在耕作的時候 就是一種「修禪」了
種稻的人得看天吃飯 常常面對沒有原因挫敗
這時候 他們也只懂得默默的承受
甚至去檢討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夠好
所以老天在用這種方式告訴他們
這就是一種「禪」

影片中崑濱伯每天一早都要拜神
那些我們聽起來老掉牙到不行的「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卻是這些稻農們心中最虔誠的想望

我的老師在之前看「無米樂」的時候
有機會跟導演交流
導演說 當初拍片前設想 在拍攝農民的生活之後
也要紀錄專家的觀點 做一個對照
但是在拍攝的過程中 發現根本不需要找什麼專家
這些農民對自己土地的瞭解 遠遠勝過「專家」

套一句我的老師說過的話
她在這些稻農的身上 看到了所謂「植魂」的精神
那種與自己土地休戚相關 緊密連結的感覺
讓我也不禁重新思考台灣這塊土地之於自己的意義
也許這些農民 才是真正愛惜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j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